机器人领域危机四伏,景气循环能否化解?
Published on:2020-07-27
美籍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、社会学家熊彼特最著名的经济学主张叫做“景气循环”, 也称“商业周期”(Business cycle)。根据其说法,“创新”(Innovation)是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,以求提高效率、降低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。在熊彼特经济模型中,能够成功“创新”的人便能够摆脱利润递减的困境而生存下来,那些不能够成功地重新组合生产要素的人会最先被市场淘汰。
景气循环到谷底,产业便开始衰退,此时就是某些企业家不得不考虑退出市场或是另一些企业家必须要“创新”以求生存的时候。只要将多余的竞争者筛除或是有一些成功的“创新”产生,便会使景气提升、生产效率提高。但是当某一产业一旦复苏发展,又重新有利可图的时候,它又会吸引新的竞争者投入,然后又是一次利润递减的过程,回到之前的状态。
所以说每一次的萧条都包括一次技术革新的可能,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陈述为:技术革新的结果便是可预期的下一次萧条,创造性与毁灭性因此是同源的。
简而言之,产业发展衰退倒逼科技创新,科技创新带来短期内提升,又意味着下一次衰退。经济就是在这样创新——发展——衰退——创新——再衰退——再创新的过程中循环的。
工业革命历程与机器人发展史
至今,人类史上共有四次里程碑意义的工业革命。
1760年至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,代表了手工劳动向机器劳动的巨大飞跃。此时,机器人连幻想都称不上。
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,以电力的大规模应用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,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。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尾巴上,一位名叫恰佩克的剧作家开始有了机器人的构思,1920年发表了科幻剧本《万能机器人》,发明了机器人这个词,已成为世界科幻文学的经典。
工业革命真正与机器人有密切关系,正式开始在第三次工业革命,自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到现在。第三次工业革命使传统工业更加机械化、自动化,减少了工作成本,彻底改变了整个社会的运作模式,也创造了电脑工业这一高科技产业,它目前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、影响最深远的科技革命。被称为“机器人之父”的约瑟夫·恩格尔伯格,在这一时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。
第四次工业革命产生在21世纪,自2013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提出工业4.0开始,新时代大幕已开,以人工智能、5G、大数据为牵头的第四次工业革命,将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,引领智能化时代。在此同时,机器人也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。
机器人,创新与危机并存
疫情背景下,制造业正面临“大考”,“用工荒”的出现也激发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行业的新想象。而且,机器人开发久,落地慢,需要大量资本支撑,在创新与落地之间有一场“惊险的跳跃”,一旦跳跃不成功,受到损失的不只是机器人公司,还有投资方。一旦创新停滞,那发展也就不复存在。
但是,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并没有大量出现资本退出等问题,真正的问题与此相反:大量资金的涌入、聚集,使机器人领域获得充足的创新基础,景气度的提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将会吸引更多投资者涌入,也就意味着更高的风险。当行业整体或者某些企业无法跟随创新的脚步,或者,一旦资金聚集到某一备受追捧的细分领域而忽略其他领域时,资金链的断裂将导致行业整体的崩溃。
因此,发展大热的同时也是急需谨慎的时候,尽管在历史大潮中,“景气循环”是大趋势,但对于目前的机器人行业来说,保持镇静,做好创新,深耕市场但不迎合市场,或许会平稳过渡到新阶段。
社会创新也要跟上机器人创新
目前,许多发达国家制造业的雇用人数正在下降,这不是因为劳动密集产业转移,也不是廉价劳动力涌入,而是因为技术进步,让我们正迎来机器人新时代。
机器人替代人工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,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就业难问题,引起社会动荡。
虽然,苹果公司及其原件供应商富士康都已经表示将在美国开始新工厂。但是,再大的工厂也不足以带动大量失业人口重新找到生活的依靠。毕竟,机器替代人工是技术创新的必然,让技术创新倒退去适应社会,本身违背历史发展趋势。
因此,在机器换人盛行的今天,机器人在各方各面得到创新支持的情况下,社会创新也不能居于其后,除了相关政策的扶持之外,个人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升也必须到位。也只有如此,才不会被滚滚的历史洪流拍向落后的岸边。
历史的前进总是伴随着风险、危机和倒退,变革会带来危机,但危机也意味着变革,机器人这一历史浪潮中的大船要想勇立潮头,要用创新做帆和桨,才能应对多变的风浪。
Previous:纳博特斯克精密减速机RV创造更多可能——GH系列篇
Next:福特派遣两只波士顿动力机器狗在工厂内工作